组织建设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组织建设 > 建设扶贫
对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几点认识
来自: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4-06-18 06:43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战略目标。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作为扶贫部门,肩负着引领贫困地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光荣使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中,任务更为艰巨,责任更加重大。

一、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惟揭示规律,顺势而为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指出: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我国当前最大的国情。正是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扶贫开发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并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

(一)贫困的相对性决定了扶贫开发的长期性。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贫困人口和贫困问题,而且将长期存在。作为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1870年居民年人均收入就已超过3000美元,2010年人均已达50000美元,而国家人口普查局当年公布的贫困人口为4620万,且贫困发生率连续三年上升。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国家,2010年以人均纯收入1274元划线,有贫困人口2688万人,到2011年底,根据国家新的扶贫标准的提高,我国贫困人口为1.28亿。如果同人均每天1.25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接轨,我国贫困人口基数将更大。这两组数据正如奥本海默所指出的,“贫困是一个模糊概念,它不具备确定性,并随着时间和空间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变化”。贫困的不确定性特质,充分反映了贫困个体的相对性、贫困问题的持久性和解决贫困的长期性。如同江泽民同志指出,“扶贫开发是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社会对贫困认知的进一步深化,贫困问题越来越为各级党委、政府所重视。

(二)贫困的根源性决定了扶贫开发的复杂性。扶贫开发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课题,也是一个十分敏感的政治话题。造成农村贫困的根源,有政策的、历史的、环境的、文化的、能力的、家庭与个人的原因等,既包含有政策性致贫、资源性致贫、生态环境性致贫,还有传统习惯影响造成的贫困,其贫困特点表现为绝对贫困现象与相对贫困现象并存、区域贫困现象与阶层贫困现象并存、物质贫困现象与精神贫困现象并存、贫困的长期性现象和复杂性现象并存。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认为,“贫困不仅包括物质上的匮乏,也包括低水平的健康与教育,还包括风险和面临风险的脆弱性,以及不能表达自身的要求和影响力。”从这个层面看,扶贫开发的触角已从关注单一的收入贫困上升到了关注教育、健康等社会能力因素的贫困和关注政治、心理、文化等方面的权利贫困。正如胡锦涛同志所强调的,“扶贫开发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贫困的严重性决定了扶贫开发的艰巨性。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也是贫困人口大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扶贫开发经历了大规模重点扶贫阶段(19861993年)、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年)、扶贫开发新阶段(2001-2010年),极大地缓解了农村贫困,并由过去的整体性贫困转变为区域性贫困,由解决生存与温饱转变为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2011年底,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确定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等11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新十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并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对应贫困人口达到1.28亿。在充分体现我们党民生为本、执政为民务实理念的同时,无疑也是对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挑战。就湖南而言,涉及两大片区37个县及908万贫困人口。当前,惟有借助扶贫开发强劲势头,顺势而作,务实而为,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二、扶贫开发是一项全面而精实的系统工程,非应景敷衍可为,惟把握关键,科学统筹

扶贫开发是解决贫困农民的发展难题,是一项内容广泛,工作精细务实的系统工程。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实现全面发展,必须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抓住关键,科学统筹,努力增收增效。

(一)要瞄准扶贫对象,切实解决工作脱靶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大幅减少贫困人口”。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我们的贫困人口到底在哪里,具体对象是谁?这是一个长期困扰扶贫开发工作有效开展的问题,也是导致扶贫开发绩效难评定,社会认可度不高的根本原因。解决好这个问题,一要建立健全贫困人口识别与进退机制。无论是扶贫部门自身,还是与统计部门联合,立足“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平台,将贫困对象一个一个识别出来,建档立卡,电子化管理,实现管理有序,扶贫对象进退有序。二要规范贫困对象的帮扶机制。我们作决策、定措施都要围绕扶贫对象量身定做,切实把政策用在为贫困农民谋利上、把资金用在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上,做到真扶贫,扶真贫。三要科学制定扶贫绩效评定机制。要把增加收入,减少贫困人口作为绩效评定的核心指标,科学评价政策、资金、项目及管理等方面的投入与产出效益,严格标准,严肃纪律,落实奖惩,从根本上解决重争资金项目,轻监督管理的现象,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社会认同感和参与度。

(二)要完善大扶贫格局,着力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经过20多年的扶贫实践,我国逐步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开发的基本格局。实事求是地讲,这种大扶贫格局,还只是初步的,要解决贫困地区发展资源不足的问题,一要打造扶贫开发资源统筹平台。当前,整村推进是扶贫开发的一个重要载体,要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和动员,让全体社会成员形成帮扶共识,结合党委、政府的要求,充分调动专项、行业和社会帮扶资源进入贫困洼地,使扶贫资源最大程度发挥效益。二要构建扶贫资金整合平台。要强化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职能,在中央和省级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加强县级资金整合功能,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统筹协调年度扶贫任务,实行年度工作提前介入机制,确保扶贫项目纳入行业年度指令性工作计划。三要建立大扶贫格局绩效考核平台。要把扶贫开发成效纳入重点县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年度考核量化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考核评价由省级组织和纪检监察系统配合扶贫、财政等部门严格执行。

(三)要探索增收主渠道,真正解决持续发展的问题。一是要坚持不懈发展产业。引导贫困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贫困地区发展产业要重视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拓展产品市场。要结合贫困地区实际,进行整体规划,以整县、整乡、整村推进为平台、以“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贫对象户为载体,突出特色种养业和旅游服务业,科学定位扶贫龙头企业、农村专项合作组织和贫困农户的关系,实现企业与贫困农户、合作组织与贫困农户有机联姻,实现双赢共富。二是要尽快提高劳动力素质。劳动力素质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要素,提高劳动力素质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为有效的途径。要全面跟踪落实九年义务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要积极倡导扶贫支教、开展大学生扶贫志愿者行动、实施一对一帮扶助学计划等,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工程,夯实贫困地区发展根基。要切实强化贫困农民素质技能培训,以培训基地、培训学校为平台,组织贫困地区贫困农民学技能、转观念,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对劳动者的素质需求。

三、扶贫开发是一项富民而安邦的民生工程,非心浮气躁所成,惟严谨务实,提高效益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没有贫困地区贫困农民的小康,我们的小康社会就是不全面的小康。解决好贫困农民的生存与发展难题,需要我们扶贫人有一颗废寝忘食、夙夜在公的责任心,有一颗勤恳为民、无私奉献的事业心,有一颗正气凛然、坦荡无私的廉洁心。

()惟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阶段对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具体要求。上任伊始,就作风建设出台了“八项规定”。这充分表明了党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更为务实、朴实的工作作风;同时,也表明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实功虚做的问题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社会矛盾尤其是一些重大的民生问题已危急党和政府的根基。作为省一级扶贫部门,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的直接承担者,当务之急,惟有转变作风,以更加务实的服务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一要摸准实情。新阶段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发生了新变化。扶贫部门要立足全面建成小康和收入“倍增”目标,深入一线、深入贫困群众,作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最迫切、最现实的困难,进一步澄清贫困的底子,重新定位工作任务和性质,增强解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维护好贫困农民的切身利益。二要制定实策。结合调查研究的成果,制定科学务实的政策措施,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将扶贫解困致富的任务定到位,落实到部门,责任追究到人,让扶贫成为贫困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自觉行动和首要任务。三要坚持实干。贫困群众的冷暖,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作为扶贫部门的干部,要始终抱有一颗为党分忧的心,一颗帮贫困农民致富的心,处处宣传党的政策,时刻维护群众利益;要带头联村包户,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指导实践,以务实的行动引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要摒弃口号式、排场式工作作风,以勤勉的工作实绩,体现公仆情怀,实现贫困人民利益至上。

()创新。做扶贫工作并不难,但要做好扶贫工作并做出成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做工作、作决策,一定要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打破常规,突破陈规,以创新的思维,全新的角度,为贫困农民谋发展大计。一要积极探索片区解困新模式。湖南省“两大片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特别是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作为全国的先行先试区,承担着出经验、作示范的重要责任,使命光荣。务必着眼大扶贫格局,强化片区整体观念,善于捕捉片区带倾向性、特殊性问题进行分析疏理,多渠道开源,多方位统筹,实现人、财、物的集中,努力做到有所突破,有所作为。二要着力拓展产业扶贫新途径。中央“两个70%”的资金管理和使用要求,进一步坚定了扶贫开发必须走产业发展之路的决心。实施“重点产业项目”带动贫困农民脱贫模式迈出湖南产业扶贫的坚实一步。今后的实践中,惟继续坚持“摸着石头过河”,稳妥推进。三要稳妥寻求项目申报审批新方式。项目申报审批涉及部门利益分配,是权与利的焦点。探索更为简洁明了的项目审批方式方法,有利于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和跟踪检查,进一步提高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效益。四要深入研究直接帮扶到户新机制。“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贫对象识别平台的建立,为实施直接帮扶贫到户提供了可能,但千家万户的帮扶模式,在资金、技术、管理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很难保证形成成规模的农业产业,并实现稳定持续增收。需要我们静心研究,探索更为有效的帮扶方式。

()自律。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这是温总理在中央扶贫会议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作为扶贫部门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深入贫困乡村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疾苦,研究脱贫致富办法,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常省贪欲之害,常除非份之想,不向基层伸手,不向群众索要,树立扶贫干部良好形象。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河北阜平县考察时所提出的“三个坚决”的要求,一要干净做事,常念贫困农民物力维艰;二要清净做人,常忆寻常百姓笑对人生;三要心净做官,常思工作疏漏敬业勤业;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摘自《中国扶贫》第3-4期,作者:匡光华)

 

网站声明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中共永州市委组织部  承办:中共永州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  湘ICP备14003970号-1   技术支持:开普云